吴江关工委微博
吴江关工委公众号
颂建党百年老少同台线上展播 +更多
从“嫦娥飞天”再看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苏州市吴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18-07-20 08:44:59 作者:ggwjyx 点击次数:1224

 


从“嫦娥飞天”再看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金王浩

 

同学们:

  两年前,我曾经给大家讲过“嫦娥三号扬国威”一课,从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引申到当今中国自主发明“飞船奔月”故事,想必同学们一定记得两年前的那一课吧。

  嫦娥奔月虽说是个神话故事,但是,在古代,我们中国人确有飞天的探索记载。据史料,世界上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明朝的万户,说明我们中国人早在明朝就有飞天的雄心和实践的记载。据史料记载,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试图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但是,不幸的是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他的行为却打开了后人为实现飞天梦探索之心,激励后人更加努力的去钻研追寻上天探月宏伟目标。

  同学们,古往今来,月球一直被人们视为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现代航天科技进步,逐渐揭开了其神奇的面罩。

  今天,我接着三年前的话题,围绕嫦娥飞天主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航天领域的奥秘和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和进步。

    主要讲四个方面:

  一、中国航天大事记彰显我国六十年来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

  建国以来60多年,我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不妨打开网页,点击中国航天大事记,浏览一下中国航天事业六十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就明确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航天科技。”毛主席一声令下,中国的航天事业从1956年开始拉开了飞天的序幕!

  1956年4月,根据毛泽东主席指示精神,我们国家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同年5月又组建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当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国防部五院,钱学森任院长),正式宣布成立,代号0038部队。这一历史性的纪念日,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航天事业。

  1960年2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高度8千米,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2年3月初,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导弹运往酒泉发射场。3月21日,导弹继续发射,但这次以失败而告终,此后经过认真总结,找到了问题症结。1964年6月29日,修改设计后的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此前不久,中国新研制的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刚好为“两弹”结合创造了前提。1966年10月中旬,又接连进行了“两弹结合”的冷试验并取得成功。1966年10月27日,头部装着核弹头的导弹像一条怒吼的巨龙直冲云霄。几分钟后,核弹头在靶心上空距地面569米高度实现核爆炸,“两弹结合”试验圆满成功。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卫星从太空传回地面的《东方红》清晰的乐曲声,表明卫星上天后实现了“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着”的要求。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l975年11月26日至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表明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掌握卫星回收技术。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两颗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行员是杨利伟。继苏联和美国后,我国成为了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再次取得成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首次交会对接。

  尤为可喜的是,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2010年“嫦娥二号”再次成功发射;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

   继“嫦娥三号”飞天后,近两年,中国航天事业再次交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七号成功首飞,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投入使用,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今明两年,中国航天将有重大突破,将先后发射“嫦娥五号”和“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登月后,将从月球带回土壤科研,而明年将发射的“嫦娥四号”将作为嫦娥三号的后续力量,实现月球背面着陆的伟大使命(据专家资料反映,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准确地对月球的背面进行正式的探索,一切都是据传月球的背面是什么样子的,相信我们的嫦娥四号一定会给世界带来不一样的月球。),一旦取得成功将是世界上的首例。而作为倍受关注的是,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都是采用全新的技术。这是多么振奋人心啊!

  据媒体报道,2017年,中国航天将再创新高。2017上半年发射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并与天宫二号对接。除此,多项航天工程将陆续开展,为我国航天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载人、探月,北斗、高分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将继续推进,在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科学实验卫星以及商业航天领域也将“多点开花”,让我们拭目以待!

  二、中国航天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一)中国航天位列前端引人瞩目

  2016年12月27日,国新办发表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概述了2011年以来中国航天的主要进展,定位了未来航天发展新坐标。

   过去五年我国火箭发射成功率达97.67%,2017年我国计划发射次数将跃居世界首位。未来,一批航天重大工程接棒,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引擎”。到2030年左右,我国将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之列。

       1.近年来中国发射次数将跃居世界首位

       白皮书显示,2011年至今,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特别是最近两年内,新一代的长征七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相继首飞成功,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近五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86次发射任务,将100多个航天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达97.67%,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高密度发射能力持续增强。

  另据新闻资料反映,今年我国全年发射次数将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中国航天创建60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

      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随着未来我国对重型火箭、无毒无污染中型火箭、低成本运输火箭等关键技术的不断攻关,我国进入空间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将越发轻快。

     中国通过实施航天重大工程,带动了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创新发展,促进了国家科技整体进步。据统计,近几年来中国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如北京奥运会火炬点火技术、煤化工核心装备气化炉技术等都源于航天科学技术。

     2.扬帆“火星行”,“嫦娥”再奔月

      白皮书指出,2011年以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除继续实施已有航天重大专项,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也将启动,包括: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工程,重点开展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长征七号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 2016年6月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取得重大突破。长征七号遥二将明年发射,将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进行首次飞行试验,若进展顺利,中国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世界上最年轻、最身强力壮的空间站。另外“长征九号”,计划2030年前后首飞。要满足未来载人登月、火星探测和更远的深空探测需求,甚至有望让普通人实现“太空旅游”的梦想!

      备受关注的“探月工程”未来还有“大动作”, 前面已经提到,2017年底将发射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2018年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软着陆;2020年左右,将发射嫦娥六号等月球探测器,实现从月球极区采样返回。

  3.百颗应用卫星“蓄势待发”

      航天不只是高大上,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在航天活动的部署上,白皮书特别提到要优先安排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对此,专家告诉记者,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将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摆在优先位置,表明中国发展航天的目的是带动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015年,我国就提出构建由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形成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能力,规划到2025年前后,研制发射约100颗卫星。

      其实,遥感、通信、导航卫星的应用早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利用风云气象卫星云图制作的天气预报,每天近10亿人收看;通过通信广播卫星,大众能随时了解信息变化,等等,形成全球数据及时获取、接收和处理能力;计划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持续统筹推进北斗地基、星基增强系统建设,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精度、更为可靠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4.首部航天法正在全面论证起草

      一位西方哲人曾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它深刻改变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我国提出航天强国发展蓝图,计划用15年时间,建成先进开放的航天工业体系和空间基础设施,到2030年左右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我国从“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我国已昂首屹立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此次白皮书中,航天强国发展愿景首次被提及,并从创新发展能力、科学探索能力、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等方面做了阐述。

   据报道:目前,我国首部航天法已进入全面论证起草阶段。我国之所以要制订航天法,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作为负责任的航天大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维护一个和平、清洁的外层空间,推进与国际社会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

     (二)2017年中国航天看点十足

  航天事业就是一项具有国际竞争性的事业,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

      如今,我国航天位列前端引人瞩目,综合国力提升将有利于繁荣与发展。回顾过去,我国每一次进步都受到外国的技术封锁,甚至他们千方百计卡中国的脖子,妄图阻止中国的发展。但是,我们中国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加强研制力度,取得了节节胜利,令人瞩目的是,目前中国航天某些方面比国外还要先进,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我们不妨来观察一下,2017年中国航天三大看点前瞻:

      1.今年四月看“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是全密封货运飞船,起飞质量13吨,物资运输能力6吨,采用两舱构型。前面简要提到,它这次执行任务,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验证并突破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为空间站建设奠定技术基础。

       2017年1月1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评审通过,执行这一发射任务的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并已首飞成功。

     2.七月看“北斗”全球布局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北斗三号”卫星计划在今年7月左右进行首次发射。2017年,“北斗三号”共计划发射6至8颗,将实施数次一箭双星发射。

     根据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已建成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即将进入北斗三号卫星工程部署阶段。

     北斗三号服务区域将从北斗二号时的覆盖全球三分之一扩大到覆盖全球;卫星性能也大幅提升,单星设计寿命达到12年。北斗三号系统采取了星间传输、地基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高轨、低轨卫星及地面站的链路互通。

     3.年末看“嫦娥”再访广寒

      嫦娥五号探测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包括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着陆器四部分。将在2017年12月前后发射,实现月球软着陆以及采样返回。这意味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即将完成。

      三、设立“中国航天日”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欣欣向荣

  2016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60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业。截至目前,我国卫星研制与发射能力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在轨稳定运行的各类卫星130余颗。

  值得一提的是,经国务院批准,从2016年起,每年的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同学们一定会问,为何要设立“中国航天日”,为何设在4月24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确定的? “中国航天日”设立背后有何故事?下面,我来为同学们揭开这个谜底吧。

  设立“中国航天日”,这得追溯到“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前面我已提到过“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序幕。当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历史性、开创性、奠基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影响性。将4月24日作为“中国航天日”,是最具代表性和纪念性,因此,得到了各有关单位和航天界相关人士的普遍认可。

  航天科技是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航天活动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设立航天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深远意义:

  一是设立“中国航天日”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励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迫切需要。

  二是设立“中国航天日”是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的需要。设立“中国航天日”,使航天人及所有科技工作者能够拥有自己的纪念日,可有效激励航天人以及全国的科技工作者,献身航天,献身科学,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再创新的辉煌。同时,也引导全国人民铭记一代代航天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关心和支持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三是设立“中国航天日”是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需要。设立“中国航天日”,可有效地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激发全国青少年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崇尚科学家的热情,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航天人自主创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积极投身科技事业,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2016年4月24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他希望广大青少年树立报国之志,传承航天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航天梦贡献力量。

  四、树立远大的志向,用聪明才智托起“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既需要我们自觉认知,更需要我们付诸实践。

  一要明志,弘扬中国航天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涌现出了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为当今青少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远大理想提供有益的启示,指明正确的方向。六十多年来,中国航天领域英才辈出,涌现出钱学森、邓稼先、程开甲、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景海鹏等杰出的人才和英模。2010年,我国表彰了一批航天功臣,其中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五位功臣荣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我国著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吴江盛泽人),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首届“中国航天日”从我国青少年实际出发,他“希望广大青少年树立报国之志,传承航天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航天梦贡献力量。”

  有句俗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里所说的“志”,就是人的志向。有了远大的志向,我们就会在学习中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开拓进取,不断增长才干,报效伟大祖国;没有远大的志向,青少年就会在庸庸碌碌中虚度自己宝贵的年华。我们要明志立志,学习中国航天功臣勇攀高峰的无畏精神,为提升中国国力,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二要爱国,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早在秦汉时期就进入盛世,古代中国曾经以世界上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的发明。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六十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开始迈向繁荣昌盛之路。但是,国外反华势力和敌对势力对中国的崛起很不甘心,他们很不希望中国崛起和强盛,千方百计阻挠中国的发展。从南海局势以及韩国“萨德”,我国面临着种种威胁,作为中华儿女,怎能容忍祖国母亲再遭欺凌和侵犯,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热爱自己的祖国,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维护祖国母亲的尊严!

  正是出于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以高昂的爱国热情,向世界奏响了一曲曲爱国主义新乐章。例如,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急切呼唤海外学子。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当时,一位美国教授问他:“华先生,中国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地方,您渊博的学识扔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不觉得可惜吗?”华罗庚听了,笑了笑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知识虽然是崇高的,但只有把它奉献给自己的祖国,它才有真正的价值。”“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恩师和同窗好友的挽留,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当有人问他回国带了什么时,他说:“我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还有,足于“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的钱学森,毅然冲破美国的屡屡阻挠,学成回国报效祖国,为我们树立了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正是这些心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中华儿女和杰出人才,支撑起新中国科学技术的殿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才迎来了今天巨大成就。

  青少年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作为新时代主人,我们一定要有爱国的思想,要有爱国的情怀,要有爱国精神,更要有爱国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报效祖国。

      三要勤奋,树立创新学习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少年朝气蓬勃,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树立勤奋的精神,就是要以只争朝夕精神,珍惜大好时光,勤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里所说的“勤”,就是人的勤奋。“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深刻揭示了“勤”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实践也证明,业精于勤,渊博的学识在于勤。“勤”包含着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勤奋学习,就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梦”打好坚实的知识功底。中国航天发展的实践表明:“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青少年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要把读书求知作为第一件大事,希望同学们锲而不舍,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能力,为提升中国的国力,建设强盛中国而努力学习。

  勤奋学习更要培养创新精神,当今世界,知识在不断更新,因此,我们在学习中更要树立创新精神。唐代哲学家、文学家刘禹锡在他的诗中曾经写到:“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老调重弹,要有所创新。当然,刘禹锡那个时代只是嘲笑了当时那些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人,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思想解放、敢于创新的意识。我们要从小培养创新意识,弘扬中国航天精神,拓宽学习视野,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争当时代先锋。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中国航天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学习中国航天科学家奋发图强、勇攀世界科学高峰的无畏精神,从小明志励志,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