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关工委微博
吴江关工委公众号
颂建党百年老少同台线上展播 +更多
我在基层50年 从最年轻的村支书到最年长的关工委负责
苏州市吴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18-07-13 10:22:03 作者:ggwjyx 点击次数:708

我在基层50

从最年轻的村支书到最年长的关工委负责人

 

讲述:汝留坤

记录:刘立平

时间:1966年至今

地点:黎里镇

 

出生农村,党龄58年,担任党组织书记32年,退休后发挥余热18年,一生都工作在基层,这是汝留坤的简单编年史。

翻看他的这部个人编年史,能看到吴江农村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侧影,更能看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朴实情怀。

 

1966~1974年

黎里最年轻的村支书

我是1940年出生的,所谓“出生在旧社会,成长在红旗下”就是说的我们这一代人。我经历了新中国建立,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也经历了“文革”。

我出生于贫困人家,读过两年书,在当时的村里也算是有一些文化了。那时的农村基层组织,分为大队、小队。小队的一位领导看我还算机灵,就让我去做食堂会计。那时候的食堂,全队的人都要在那里吃饭。

后来我担任过黎东大队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1966年,成为黎东大队党支部书记,也是当时黎里最年轻的村支书。

黎东大队位于镇郊,现在黎里古镇的大部分镇区当时都是我们大队的。做村支书的时候,“文革”正好开始,幸好村里年轻人蛮听我的,所以村里从来没搞过什么文斗武斗,算是比较风平浪静吧。

那时的村支书没什么特殊待遇,一样要下田种地,而且要带头干,我还要利用农闲自学点文化知识。做村支书的这8年,让我熟悉了农田耕作,也了解了村民心里的期盼。

 

1976~1987年

年年优秀的水泥厂党支部

1976年,我调任吴江第二水泥厂党支部书记。

吴江第二水泥厂是黎里的镇办企业,它创办的时候,正是苏南乡镇企业刚刚兴起之时,后来遇上改革开放,更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可以说,吴江第二水泥厂的兴衰变迁,深深刻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

image002.jpg

1980年代,汝留坤(前右)在项目签约仪式上。(资料图)

 

我记得当时厂里生产实行双轨制,一部分属于计划生产,一部分属于市场调剂。市场调剂的价格也比较灵活,可在计划定价的基础上上浮30%。

厂里的职工都是从附近农村里招的。建厂之初,职工大多没什么文化,后来招的就都要求初中以上了。那时候的水泥厂待遇好,大家都想进来,所以招工条件一再提高。厂里发展高峰期的时候,员工有800多人,是镇上数一数二的企业。

我负责党务工作,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首要任务。记得厂里当时有句宣传口号:“分工虽不同,人人都是主人翁。”说明在那个年代,职工以厂为家,大家的主人翁意识都特别强。

水泥厂的生产规模并不大,从每年2万吨发展到4万吨,这对于水泥行业而言属于小厂了。规模虽小,但我们的产品质量高,生产管理非常严。举个例子,当时水泥包装都是按每袋100斤来装的,按规定,允许上下相差2斤。但我们厂的水泥都是整100斤,基本没误差。有一次,江浙沪几十家水泥厂在我们厂里开现场会,有几位同行不信,悄悄跑到车间去称,结果还真是没有一点误差,这下他们才信服了。

黎里水泥,那时在行业内可是拳头品牌。品牌树立来自于对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而抓制度,提高职工素质,要从政治思想工作入手,这是党支部的首要责任。

我们党支部有30多名党员,都是厂里的骨干,更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手。党员带头示范,发动职工搞技术革新,产品质量也就越来越好。那时候厂里的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刚开始每批都要抽检,后来就免检了。这说明厂里产品的质量,人家信得过。

为了跑业务方便,厂里买了一辆蓝鸟轿车,要知道那个年代小轿车可是很稀罕的。后来支部会议上有人提出,镇上都没配轿车,我们现在买了,影响不好。于是决定把轿车卖了,卖掉的钱为职工造了个浴池。后来,苏州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卖了轿车造浴池”的报道,反响特别好。

由于工作出色,我们党支部取得了一系列的荣誉,省、市、县的先进党组织都获得过。

从水泥厂出来,我担任过镇工业公司经理,负责招商、经济等工作。吴江第二水泥厂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后来改制了。


1989~1995年

遇上农村改革的关键期

1989年,我来到当时的莘塔镇,担任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务和农业。那时候,农村正在全面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

image004.jpg

1990年代,汝留坤在办公中。(资料图)

 

当时部分村民还是有些顾虑的,他们习惯了大集体的生产模式,耕种、收割都听生产队的安排,自己只要挣工分就行。实行承包制后,生产要自己安排,没了产量就可能饿肚子,有些人的心里没底。

我以前在村里待过十多年,对农业方面很熟悉,这成了工作的最大助力。为了解全镇农村的实际情况,我逐村、逐队地跑,每一个生产队都跑到了,与村干部谈,与村民聊天,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落实改革是复杂的,可以说千头万绪。田有高产的低产的,有离家远的离家近的,怎么才能体现公平,村民有异议怎么办?我的工作思路,就是抓好思想工作这个“牛鼻子”,把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做通了,理顺了,并按大多数村民的意愿来落实,那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分到责任田,村民很快就发现了这么改革的好处。原来大集体时,大家一年到头都扑在田里,难免有人出工不出力,亩产一般只有六七百斤。现在有了责任田,人不用那么多了,亩产却增加了几百斤。于是大家对农村改革的担忧也就消除了。

我们做过粗略统计,分田到户后,释放了至少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大量劳动力从田地里释放出来,需要一个出路,于是村办厂、镇办厂就兴旺了起来。


2000年以后

最年长的关工委领头人

到2000年退休前,我自己算了一下,连续做基层党组织书记大概32年。在基层久了,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退休后就一直在“三老一少”战线上,发挥点余热。

image006.jpg

                 现在的汝留坤。          (刘立平 摄)

 

“三老”就是老年协会、老年体协、老年大学,“一少”就是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我今年79虚岁,年纪一大把,担任镇上“三老一少”的负责人,也是吴江目前地方上年纪最大的关工委负责人了。

早就跟领导说还是换人吧,但领导让我坚持两年。我想,既然身体还行,就继续发挥余热,做到80岁再说吧。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跟孩子打交道,这是我喜欢的。既然承担了这项工作,我就要做好,干一行爱一行嘛。

汾湖是由原来5个镇合并的,地域大人口多,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好,相对而言难度比较大。我尝试着推进区镇、办事处、村(社区)三级管理模式,四个办事处每季度开一次碰头会,每月轮流到村里召开现场推进会。让我感动的是,各个办事处的关工工作班子都很团结,大家十分努力,全镇的关工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

每年的假日学校是我们工作的重头戏,工作计划、学员分班、安排老师和安全措施等,都是同事们认认真真研究出来的。前天上午,“联办共建”假日学校举行了休业和表彰大会,既定任务圆满完成,老师们辛苦付出,孩子们学得充实,每每看到台上台下的一张张笑脸,我就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义。

能给大家带去一些收获和快乐,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党员就应是一面旗帜”

——同事眼中的汝留坤

讲述:张尚林 整理:刘立平


汝留坤老书记作为一名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勤奋好学,干工作爱一行钻一行,是我们老同志的典范。

他经常谦虚地说:“文化低,底子薄,要笨鸟先飞。”实际上,他工作思路敏捷周密,有时超前发挥。像前些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他提前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搜集抗战素材制作18幅经典抗战历史图片,到学校、社区巡回展示,8000多学生受到教育。

他注重挖掘培育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他了解到退休老教师王治英坚持多年开设家庭辅导站,帮助的学生太多,家里已经挤不下了,便主动联系社区,成立了王治英辅导站。王治英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等称号。

汝留坤非常关心假日学校孩子的成长,每年都会带着孩子们到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像元荡村青少年科技文化中心、雄锋村“三农”科普教育基地、杨文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都是常去的地方,他在田间地头现场上课,为孩子们普及科学知识。

他做了一辈子的基层党务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形成了较高的人格魅力。他常常说:“作为一名党员,自己应该是一面旗帜。”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摘自《吴江日报》2018年7月13日第10版)